女娲补天、嫦娥奔月……这些陪伴着我们童年的古老传说,寄托着中国人对宇宙星空的无限向往。日前,当橘红色的火箭尾焰划破茫茫夜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如白色巨龙一飞冲天,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背后,凝结着众多航天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武汉大学1982届校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正是仰望星空,力求在中国航天事业有所突破的追梦人之一。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善广,武汉大学数学系1982届校友,武汉大学第四届杰出校友。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航天员》主编。我国航天医学工程学科、人因工程学科带头人。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委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科普作品5部,译著3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数据截至2022年10月)
逐梦苍穹,突破载人航天多项关键技术1962年12月,陈善广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家境贫寒的他从小就发奋读书,刻苦求学。读初中和高中时,陈善广学习成绩名列全校前茅,其中尤以数学成绩最为突出,初中三年数学考试均为满分。1978年高考时,年仅16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大学数学系录取。
(资料图片)
198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陈善广怀揣着梦想和抱负,来到北京并加入了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为成千上万谱写载人航天壮丽乐章的航天人之一。1992年9月21日,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自那天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同年,陈善广被任命为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参与并负责该系统全过程的研制工作,而那时的他还不到30岁。此后,在几十年的航天道路上,陈善广一直砥砺前行,见证并深度参与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飞跃发展。
2004年5月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接见世界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图源:祁东网信)
“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所穿的舱外航天服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其实当初最原本的计划是引进俄罗斯的出舱服,后来我们重新调整了计划,定下了目标:一定要让中国的航天员穿上中国研制的航天服出舱!”陈善广曾表示,“当时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达到百项之多。国际上一般的研制需要8年,我们不到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
指导神舟六号乘组(左一为费俊龙,右二为聂海胜)进行水下救生训练(图源:祁东网信)回顾这一路的航天生涯,陈善广组织并参与了历次载人飞行试验,特别是在神七和神六任务中主持完成了航天员系统研制,突破了飞天舱外服、出舱训练及保障、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工作和生活保障等关键技术,建成了我国首个综合性的出舱活动地面验证试验体系,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重大跨越做出了显著贡献。“很庆幸我赶上了一个伟大时代,很骄傲能成为一位航天人,投身载人航天这一宏伟事业是我一生的荣耀。”这是陈善广的心声,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在今年11月举办的2022年中国航天大会"航天医学工程与空间生物学论坛"上,陈善广曾表示,“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的“在轨会师”,预示着中国空间站这一开放性“太空实验室”的建成,以及将来实施的载人登月/驻月,必将有更多机会开展空间科学和地外生存研究。心系家国,将航天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嫦娥登月”,几代中国航天人铺就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天路,而从中培育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奋进,筑梦太空。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参与者、亲历者、建设者、带头人,陈善广对此感触颇深。他曾说:“我所做的微不足道。载人航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千人一船,万人一箭’,是团队力量和集体智慧的体现,任何个人的贡献都是十分渺小的。”
作为一位从衡阳走出去的航天人,陈善广心中不仅拥有九天揽月的壮志豪情,还有着一份浓浓的赤子情怀。多年来,他积极帮助家乡新建公路、兴修水利、修葺学校,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多次应邀返回家乡作航天相关讲座,将航天精神传递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家乡人……除了不忘家乡养育之恩,陈善广同样对母校武汉大学充满感激之情。在当选为第四届武汉大学杰出校友后,他特意给学校发来感谢信,感谢母校对自己从事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并表示绝不辜负母校广大师生的厚望。
(图源:祁东网信)2022年,正值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三十周年。陈善广出版了自己的诗文合集《银汉逐梦》,真实地记录了一位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三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掀开了航天科技工作者神秘面纱的一角,让更多人深刻体悟到了我国航天事业一路发展的历程。
图源:光明网飞天梦、太空梦是一个浪漫而极富代表的中国梦。多年来,陈善广把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梦想融合在一起,个人也随着航天发展的足迹而成长进步,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屡屡建树,激励着一个又一个有志青年逐梦星辰大海!
【来源: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来源: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