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是现今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省份。四川将如何发挥优势,高质量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今年两会,多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近年来,四川片区推动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但现行体制、机制下,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提案》提到,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尚未出台,公园建设缺乏配合,省域外及省域内相关规划还缺乏系统性引领,跨省、跨市域的协调推进及专班工作机制等有待加强。同时,还存在政策不配套,难以集中资金,以及文旅融合度不够,资源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位于成都彭州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展示中心“卧云台” 资料图
对此,《提案》建议,加快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从国家层面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尽快出台《大能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并健全川陕甘三省协同交流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制定规划,加强与国、省相关部门对接指导,积极研究人才、建设、补偿、保护、执法等相关配套政策,建立适应大熊猫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体制机制。
同时,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统筹川陕甘三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理顺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尽快出台公园内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一揽子”方案,实现“一块保护地、一个队伍管”。
从资金保障来看,《提案》建议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多元保障机制。例如,国家层面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专项资金,统筹林业、农业、文旅等相关项目资金,整合现有各类保护地项目资金,形成投入合力;鼓励基层创新“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引导公益组织、社会资本、爱心捐赠等形成资金合力,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支持。
《提案》还建议,统筹保护与发展,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包括支持川陕甘相关县(市、区)高标准规划、差异化打造一批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和特色小镇,有序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探索推进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保护与发展协同增效的机制体制,变“猫进人退”为“人猫共生(共融)”,实现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共融;支持三省结合公园建设特点,差异化打造特色之旅,精细化高品牌打造大熊猫溯源旅游线、科普环线、寻踪旅游线和文旅示范廊道等,通过旅游带动,增加群众收入。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于曼歌